坚决不要整容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糖果电影中心摄影棚内。

    丁丁像个刚进城市的乡下土包子,看看又摸摸,什么东西都让他兴奋又好奇地不得了。

    “这是啥?”

    “这是摄像滑轨。”

    “这个呢?”

    “这是现场收音设备。”

    “还有这个?”

    “这是人工灯。”

    丁丁一样样看过去,停留在了一个红通通的设备前:“这个呢?”

    “mfabc5,灭火器!!!”旁边的樊一诺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你怎么什么都不认得?!”

    丁丁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灭火器还是认得的,就是刚没想起来。”

    樊一诺觉得奇怪了:“你不是不久前拍了一部微电影出来吗?不应该不认得啊。”

    丁丁打了个哈哈:“那部电影用的是手机拍摄的,好多专业设备我都没用过。”

    樊一诺倒也没刨根究底:“第一部电影可以瞎拍,第二部电影开始要是还是什么都不会,不往专业的方向走,那可就不行了。你就算再有灵丹妙药,给观众喂多了,人家也会觉得那是糖丸,不吃你那套了。”

    丁丁觉得他说的很对,于是就把他当成了免费的工具人,什么东西只要不会不认得,那就全靠樊一诺的科普和解释了。

    比如丁丁一直以为电影拍摄的第一件事是选演员,其实并不是。

    正规电影拍摄的第一件事,其实是拆解剧本。

    把剧本按照不同场景进行拆解,也有按照不同演员进行拆解的,这种拆解就是一种手术式的解剖,只有把剧本解剖出一个一个不同的场景,演员才知道怎么演,摄影师才知道怎么拍,道具布景场地也才会跟着搞出来。

    拿《泰坦尼克号》距离,发生在一个船上的故事,这个剧本里的场景就是甲板、船舱、舞厅、餐室等等,甚至包括最后杰克和露丝在木板碎片上的对话。

    道具师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道具的布置,而摄影师则根据剧本对场景进行拍摄的构想,比如在舞厅跳舞时候的灯光是明亮绚烂的,表达的是爱人轻松愉悦的心情;而在木板碎片上面临死亡和分别的时候,摄影师和灯光师则会使用冷色调,表达角色忧郁、痛苦、悲伤的心情。

    所有的电影都是这样的一幕幕场景堆砌而成的。

    拆解剧本不够,还要将剧本的内容写在场景卡片上,然后分发给剧组的所有人,几乎每个人人手一份,然后剧组的所有人根据自己的职责,大家一起开始探讨哪天拍白天戏,哪天夜晚,什么角色什么演员,哪些演员在哪一天可以一起合作,这样才可以制定出详细的拍摄计划。

    这些对于导演来说的基本常识,丁丁都不知道。

    因为他没有混迹过剧组,此前他最多是筹备了几场晚会,可晚会跟电影的差距还是太大了,眼前才算得上是他真正接触电影的开始。

    剧组众人就见丁丁郑重点头:“拆解剧本我会,就是分镜头剧本对不对?”

    众人顿时如释重负:“是是是,就是这个!”

    没想到这个文盲似的导演居然知道这个!

    或者人家本来就会,说不会是为了谦虚!

    就见丁丁掏出笔,在纸上哗啦啦几笔,就画出了两个扭曲的火柴人形象来:“这个女人叫小美,这个男人是小帅。”

    众人眼睁睁看着他给了小美一把刀,让小美捅了小帅:“这就是电影第三幕第十四个分镜头,对吧?”

    差点没把陈新夏干翻的无敌小人书,再现江湖。

    众人:“……”

    旁边的场记实在是憋不住了:“导演,虽然说咱们剧组经费不多,但是花两千块钱请个美工帮你画镜头,还是可以的。”

    除了拆分剧本,剧组摄制最重要的就是布置表演区域和走位。

    因为电影延续上一部,是发生在鬼屋里的故事,除了外景,所有的内景都需要搭建,布景就是在密闭空间内营造鬼屋的各种机关。

    剧组的道具布景都比较给力,据说是以前制作《法海的女儿》留下来的许多道具和拍摄房,这种房间是专门设计的,空间是方便支撑吊杆的。

    为什么电影大部分要进行人工搭景,就是因为环境的不允许。

    像主题鬼屋这种真实的场景,其实是容不下长臂吊杆的,没有吊杆镜头也飞不起来,所以只能专门搭建,就是这个道理。

    演员在表演区域内走动,将一场戏粗略地演一遍,而摄影师樊一诺则要根据演员的走位确定机位,同时要跟灯光师商量光位。

    丁丁看着灯光师:“他们说我上一部片子打死了灯光师,是什么意思呀。”

    灯光师看着丁丁淳朴的脸,颤抖着嘴巴:“导演你有什么不满意,可以直说。”

    灯光师鼓起勇气:“打死了我,你要坐牢。”

    丁丁:“……”

    丁丁:“不是,你们这一个个的怎么肥事。”

    不是拿报警就是拿坐牢威胁我。

    淦。

    电影拍摄当然也要选演员,演员是角色的塑造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