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和院请安(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哥大嫂来了。”魏暄扯了扯妻子的衣裳,示意她收敛一点。
见礼之后落座,纪棠瞧老夫人气色比昨日好了许多,不禁会心一笑:“祖母今日感觉如何?”
“好多了,气儿也顺畅了不少,果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何况咱家是双喜临门。”老太太喜滋滋道。
魏叙喝了口清茶:“昨日孙儿回来得晚,听下人说祖母已经睡下,没敢前来叨扰。”
“好孩子,祖母知道你们孝顺。往后你兄弟二人入朝为官,定要齐心协力,光耀我魏氏门楣。”
魏叙与魏暄点头称“是”。
又说了一会话,永安侯夫妇与二房一家陆续到齐,老夫人便吩咐摆饭。
平时早饭都是在各人院中吃,今天齐聚兰和院,也是想一家人热闹热闹,叫老太太高兴高兴。
前厅一张大圆桌,能坐下十几个人,丫鬟们进进出出。各色糕点、小菜、米粥,摆了满满一桌,众人按照辈分依次入席。
纪棠面前放了盘油酥果子,她不爱吃油炸之物,只轻轻咬了一口便放下了。
魏家规矩多,吃饭要细嚼慢咽,且不能站起来将筷子伸得过长,更不能越过他人去夹东西。
抬眼一瞅,她最爱的桂花糕在魏叙左手边……
老夫人看了她一眼,开口:“叙儿,给你媳妇夹块桂花糕。”
魏叙顿了顿,夹起糕点放进她碗里。
“多谢世子爷。”
“祖母,我也要!”
二房的小儿子琅哥儿高举着双手站起来,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一向最得宠,加上小孩子天性,才不管什么规矩不规矩。
老夫人把小孙子叫到跟前,搂在怀里:“琅哥儿想吃桂花糕,得给祖母背首诗才行。”
小家伙歪着头想了想,嘟囔起嘴巴:“祖母偏心,棠嫂嫂不用背诗就有桂花糕吃,我为什么要背诗才能吃?”
一句话把众人惹得哈哈大笑,孙氏却趁机道:“你棠嫂嫂没上过学堂,哪里会背诗,琅哥儿学问好,背完诗伯母给你两块桂花糕可好?”
这是说她连一个六岁的孩子都不如?纪棠微微一笑,静默不语。
“那好吧。”琅哥儿眨了眨圆溜溜的眼,摇头晃脑地背了一首《古朗月行》。
背完诗,一手抓起一块桂花糕跑去院子里玩了。
众人继续吃饭,老夫人突然重重一声叹息,永安侯忙问母亲哪里不舒服。
老人摆摆手:“我魏家本就人丁单薄,琅哥儿还小,叙儿与暄儿也未有子嗣,我老婆子不知还能不能等到抱重孙。”
原来是为了这个,永安侯安慰道:“叙儿暄儿都还年轻,又成亲不久,母亲福寿绵长,定能抱上重孙子。”
“哪里还年轻?叙儿二十有五暄儿二十有三,年纪都不小了。”说着又看向魏叙,“你爹二十岁时就生了你,你身为长子,可要抓紧,不能再拖了。”
魏叙放下玉箸,淡笑:“祖母放心,孙儿知道的。”
纪棠咬着碗里的桂花糕,一直未说话。高门大户,对子嗣一事都极为看重,儿孙满堂被认为是福气的象征。
不过,她与魏叙成亲两月,他未曾碰过她,上一世也是祖母多次催促后他才与她同房。
她曾以为他一心扑在文殊阁选试上,无暇儿女情长,后来才渐渐发觉,仅仅是因为不喜欢她而已。
由于老夫人尚在病中需要静养,吃完早饭众人便各自散去,孙氏走到门口又被叫了回去。
“难得今日精神头足些,你留下来替我抄佛经吧。”老夫人道。
孙氏纳罕,老太太信佛,平时都是让两个孙媳妇抄经,今日缘何要她抄?她可许多年没干过这种活了。
“她们两个才疏学浅,领会不到其中妙义,没有你抄得好。”
老夫人叫人把经书拿出来,又道:“况且抄经能让人心平气和少些浮躁,你应该多抄抄。”
婆母的言外之意,孙氏听出来了,讪讪一笑,净手焚香后坐去了书案边。
从兰和院出来,纪棠和程苒一道去了库房,昨日宴席的贺礼还未盘点,待分类记录后入库。各家人情往来,将来都是要还的。
“嫂嫂。”程苒手里拿着笔,抬头问,“祖母方才的话,你是如何考虑的?”
“什么话?”
“生孩子呀!”绕到她前方,“听祖母的意思,想让你抓紧给魏家生个重长孙呢。”
纪棠仔细清点着桌上的物件,语气有些漫不经心:“顺其自然吧,这种事不能强求。”
对方状似无所谓的态度,让程苒心中一喜,若是她能率先生下重长孙,就是魏家的大功臣。
“这些都点好了,记录下来吧。”纪棠把一堆贺礼分门别类摆好,轻轻往前推了推,“你先写,我去外面理账册。”
“好。”
程苒还在想生孩子的事,一不留神将一个锦盒扫到了地上,幸而外面有锦缎包裹,落地声并不大。
捡起来一看,是一尊白玉观音小像,原本完好无暇的观音像,此刻多了一条明显的裂纹。
程苒朝外间望了望,无人注意,遂将锦盒盖好放进了柜子最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