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初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元朔元年。

    时值正旦大朝会,刘彻与文武百官皆在未央宫。众臣齐贺,有万人之多。

    刘彻微笑看着下方的臣属,心中蓦然涌上无限豪情。此时的他年岁不到三十,正是男子最身强体壮的年纪。前朝文臣武将英才济济,去年卫青用兵直捣龙城,天下皆惊;张汤、赵禹定律令,使得长安风气一正。后宫卫子夫正有孕在身,医者曾说极有可能是位皇子。仿佛天下的好事都集中在了最近,接下来的一年自当万事顺遂。

    正在这时,本来苍邈高远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还不等朝会上的众人骚乱起来,天又很快亮了起来,守在殿外的卫士惊怖地发现在天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空白,急忙连滚带爬地跑到殿内,对正在惊疑不定的君臣禀报此事。

    此时的刘彻尚且不是晚年渴求长生的自己,他雄姿英发,壮志在胸,誓要做出一番霸业。在听完卫士语无伦次的汇报后,他大笑出声:“那就出去看看嘛!诸君同去!”

    时任丞相的平棘侯薛泽忙不迭进言:“此事尚且不明,天幕降世,如果这是上天降罪的预兆又怎么办?圣上还是先居殿中,等候卫士来报吧。”

    刘彻冷觑了他一眼,却仍然笑着说:“朕乃天子,上天又怎么会降罪朕呢?你如此害怕,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仲卿,随朕同去!”

    皇帝这话一出,再没有人敢说什么了。去年刚刚打下龙城,因此声名鹊起的卫青默默起身,随刘彻一起走向宫殿外。

    “不过区区一介骑奴……”

    有人轻声鄙夷,但是他们的声音压得极低,并不敢让前方的君王听到分毫。

    刘彻来到殿外,大汉中央最受倚重的臣子也都随之走出。当然仍有许多人留在宫殿里,桑弘羊微微向后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这些不敢出门的人,此生是难以再入圣上的眼了。

    似乎天音也知道该准备的人已经准备好了,空白的天空渐渐有了画面。

    【仿佛学堂一样的屋子,却比大汉所有的屋子都宽敞明亮,屋子里坐着白白胖胖的幼儿,正要摇头晃脑地读着什么。那声音由小渐大,念的是: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随着朗朗上口的诵读声,笛子、古筝、唢呐、萨塔尔等乐器齐奏,强烈的鼓点和昂扬的旋律汇成盛世的曲调。画面上《朝代歌》三个字一闪而过,逐渐变成一行汉隶大字——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及其后续影响。】

    大汉的君臣几乎被震慑住了,但是久在政治中心练就的极致冷静让他们在感性的疯狂中仍然存有一丝理性。

    素来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张汤来不及准备些什么,就地拾起一块石头,在地上刻下记得的内容:夏、商……周……战国、秦、楚汉……西汉……新莽、东汉……晋……,他刻着刻着,额角有汗渗出来。他不知道后面的那些语句说得是什么,但是夏、商、周!战国、秦朝!那是之前的朝代,而当朝就是汉!

    张汤几乎不敢去想东汉后的那些话语代表了什么,是大汉之后的朝代?是了,这个东西的名字叫《朝代歌》!

    有些脑子的人几乎都想到了这一点,他们不敢说话,害怕君主把他们的名字和这件事联系起来。

    ——大汉最终灭亡了。

    刘彻却似乎并没有恼怒:“秦朝取代周朝,我大汉取代秦朝,若是将来有什么如高祖一般的人物出现取代大汉,可能便是天命如此了吧!”

    气氛一时冷凝,主父偃在同僚疯狂地使眼色下,硬着头皮对刘彻说道:“圣上,天音既然告诉我们后世的发展,那定有天人的意图。私以为如果我们如果能从中看出道理,以之为鉴,大汉就必能代代相传,直至万世了。”

    刘彻笑了。

    “武帝,武帝,不知是我大汉哪位皇帝啊。”刘彻长叹道。

    群臣附和,气氛一时和乐。而不敢说话的臣下心中却有了一个恐怖的猜想:这会不会是当代帝王呢?

    ——毕竟,只有当代帝王,才谈得上什么道理、警示,如果是多少代之后帝王的事迹,天人给他们看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啊!

    被派出未央宫的卫士这时也急匆匆地赶回来了,给他们带来一个还算好的消息:天幕只有未央宫范围内的人能够看到,出了未央宫,天依然是天,地仍然是地。大汉最尊贵的君臣默契地同时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需要在领受神迹的同时处理各地因此产生的动乱。

    天幕暗了下去,所有人——从万人之上的帝王到看守宫殿的卫士——都知道,当天幕再次亮起,就有什么东西永远地改变了。

    风云将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