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打散,分散的士兵只能各扫门前雪了。”

    “父皇说得对,这样下去,不出几个小时,燕军必定被围剿。”朱棣若有所思道。

    “四弟觉得落到此境地该如何是好,如何反败为胜?”朱标问道。

    朱棣:“最迫切的便是跳出重围,从侧边进行深纵迂回绕到朝廷军的后方,但……突出重围的燕军必定多不了,要打乱朝廷后军其实很难。”

    【白沟河之战的战场是一边平原,燕军没有什么险要的地势可以依托。若不是最开始朱棣就要兵力分散在前后左右四军,而中军只留下几千骑兵的话,很可能燕军在朝廷的第一波冲击下,就会直接折了前军和右军。

    情况很明显了,若是不求突破,再过几个小时,燕军的四面防御绝对扛不住了,到时候燕军绝对会全军覆没。

    此时此刻,就是靖难之役的真正难度,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大一统王朝(注意前提是大一统)的边镇藩王能够造反反杀中央朝廷的。】

    诗诗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另外一场藩王杀入中央朝廷的,便突然道:

    【这里我插播一下……】

    屏住呼吸,眼皮都不敢眨的大明众武将士兵:……(被噎得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朱元璋骂骂咧咧:“别插播了,快点说!”

    然而天上画幕还是继续道:

    【这里突然想起唐朝的“安史之乱”,因为安禄山也是一个藩镇割据势力之一,打到了中央朝廷,杀入京城,攻陷长安的。

    但他和朱棣可不一样,朱棣面对的是大明初期的强兵悍将,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精锐力量,而安禄山面对的仅仅只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唐军队。

    这安禄山要和朱棣比拟的话。起码他要打败唐太|宗李世民的唐军,那才叫有可比性,但呵呵~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朱棣听着听着脸都黑了,谁特么要和安禄山并提,“晦气。”

    【好了,让我们看看燕王朱棣如何反败为胜……】

    终于要到了这一步了,燕军究竟是如何打破“一力降十会”的,大明画幕下所有被提及的将士武官均屏住呼吸,眼皮都不敢眨。

    朱棣更是心怀期盼,胸腔热血沸腾。

    【高|潮来了,虽然朱棣从北平起兵到此次战役,每一次朱棣都是以少胜多,每一次都在赌,但这一次的战役可是决定性的一战,他能继续他的胜利吗?

    到这里,关于前面李景隆的“卧底”一说,应该也得到澄清了吧,单单就这场“白沟河之战”来说,有哪个卧底会将自己的真主压到绝境,朱棣要不是能力过硬直接就团灭了。】

    朱棣气急,“说什么李景隆,快说我!”

    朱元璋:“这后辈真是高低欠一顿打,吊尽老子的胃口,转头来说李景隆。”

    【朱棣在最初排兵布阵的时候,到底为什么把几乎所有的军队力量放在了前后左右四军,这个史料已经无从考证了,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这样做是不是早有预谋了?

    是不是早就预判了李景隆的预判?是不是想到了最坏的结局,并在一开始就做了能够绝地反杀的王牌?

    在这个即将全军覆没的时候,“神风”的存在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为什么?因为朱棣等人在燕军后军的位置与李景隆在朝廷军中军的位置最短距离都相隔十几公里。

    李景隆的帅旗被风吹断了,朱棣等人除非有千里眼才能看见。而且,一营的战旗就有接近几百帆,李景隆的帅旗被风折断了,也可以直接从营里的其他旗帜拆下来,重新挂在帅杆上便是。

    所以说“神风”一说,那只是文人在抹黑朱棣的真正能力,史官总不可能在史书上记载,因为朱棣这个反贼实力强横,所以谋夺了皇位,成功了。

    这不是开天下之大例嘛?以后谁手握重兵,都能造反,所以文人就需要为朱棣的成功找一个挑不出问题的原因,所以就有了这场神风吹断李景隆帅旗之事,文人把朱棣的成功归咎于天命。】

    “呵,文人不懂兵。倒是以笔将错误的事流传千古。”

    朱棣讽刺继续道:“我能成功,岂是靠天命,若是天命定我,便无需我起兵造反了,为何不给我的父皇入个梦,只说皇位该给我坐了。”

    朱元璋闻言,嘴角一抽,但也深有同感,他是一个大老粗打下的天下,对文官的好感也不多,文人就喜欢什么天命所归、之乎者也的,要他说,直接干便是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