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笑着道:

    【看来我直播间的小伙伴们都喜欢角色扮演啊!这位扮演李景隆的小伙伴居然用李景隆的口吻来问这个问题,可真有趣。哈哈哈~】

    虽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直播间投放到了平行时空,但诗诗思考过后还是不打算暴露自己已经知道他们是真正的历史古人这一点。

    诗诗自认自己虽然不蠢,但她可不敢不防备这些心眼跟蜂窝一样的古人。

    虽然他们伤害不到她,但她若是被无意中套话,然后从她这里获取的信息去提前伤害他们自己时代的人,截取别人原本的机遇的话,那她就罪过了,所以诗诗打算装傻到底。

    【那诗诗我就来讲一讲,李景隆到底是不是废物这一说。

    前面的卧底一说,诗诗我个人的结论已经说过了,李景隆应该不是卧底。至于废物一说,以下也仅代表我个人的意见。

    其实单单就这场“白沟河之战”,李景隆的表现其实是可圈可点的,他唯一的失误应该是太过于急切地想冲垮燕军,没有抽出兵力作为一支紧急预备军待命,导致后军沦陷时,需要从前线战场将前军调回。

    在白沟河之战中,李景隆统筹调动几十万人的军队,完成这一次复杂的战术任务,以及这么大跨度的配合,他甚至一度将燕军逼入绝境。他的能力已经完爆了明末时期绝大部分的统帅了。

    所以说李景隆虽然苟了点,但不至于说废。

    我这里的苟是因为他后期在靖难之役最后的一战中大开都城城门献降,献降这里,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我看来既然大局已定,献降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内老百姓的大面积伤亡,所以我个人并不做恶劣情绪的批判。

    而且城外的燕军其实也是我们的同胞,我们都是汉人,老百姓可不管皇位上坐的到底是谁,谁能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谁就是好皇帝。

    继续说回来,对李景隆,若你非要说他废,那必须加上一个前提,在燕王朱棣面前他确实废。

    李景隆也毕竟是历史上过去的人了,关于他们的生平,都是后世人从史料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来的。而且史官在记载历史时,难免有个人主观的想法和偏颇,或者君王的授意,所以这一切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曹国公府。

    李景隆抱着自己手中的兵书,少年哭得涕泗横流。

    “爹,真不是我废,是燕王朱棣实在太强了,是吧?我以后要继续学习兵法吗?我还能学吗?我长大后还能上战场打战,守卫边疆,守卫大明吗?”

    李文忠幽幽叹了一口气,心软安慰道:“皇上不是那般气量狭小之人,何况你也只是听君命行事,好好学吧,待你足够优秀,世人便会相信你不会重蹈未来的辙。”

    “爹,你骗人!天上画幕说皇上嘎嘎乱杀功将,怎么可能不杀我!”李景隆头铁道。

    李文忠毛骨悚然,立刻环顾四周,恶狠狠道:“龟儿子,闭嘴!”

    ……

    大明宫。

    朱元璋冷哼一声,这李景隆战略部署失误导致几十万大军溃败,想想真是让人怄气。

    他余光瞥到怂崽子朱棣的脸,顿时更气了,“败家仔子,老子留下的兵马都要被你霍霍没了。”

    朱棣心里诽腹着,这天上画幕都说了是您身后事的错误安排,以及大哥儿子的愚蠢急切的削藩手段,哪能怪我,我都是被逼的才干掉您的兵马。

    父子倆格外有默契地互相推诿几十万兵马溃败的责任,纷纷看向了朱标。

    朱标:……

    敢情他死得早,还怪他不成了?

    朱樉、朱棡、朱橚默默往后退了几步,这一定不关他们的事。

    【话说回这场“白沟河之战”,白沟河之战结束并不代表着靖难之役的结束。接下来是朝廷和燕军之间战略相持阶段,朝廷收拢了白沟河之战溃散的士兵,另外一支从云南缅甸边境刚刚得胜归来的精兵在洪武老将,俞通渊的老搭档──何福的带领下正北上往河北开拨,准备支援前线,

    接下来靖难之役还将继续……

    插播一句……】

    这时候天上画幕那侃侃而谈的女子突然从旁边拿了一只蓝白色的,看起来奇奇怪怪的布偶,然后一顿恶狠狠的狂打。

    【天天打自己人,天天搞内耗,打打打~把你们能的,有觉悟的就应该打欧洲去……真是的,晦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