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程朱理学,是裹脚的一大主因。】【程朱理学诞生于北宋,由程颢与程颐兄弟创立,到南宋时期的朱熹集为大成。
北宋时期的主要成员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
周敦颐,理学鼻祖!
周敦颐可能大家一时有些陌生,但如果说到他的名作《爱莲说》,那大家恐怕就能立马想到初中背课文的“快乐”。
印象最深的,就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其中,我们窥探到,作者的性格,观念,主张。
周敦颐,出身汝南周氏,是郡姓门阀之一。
这里也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任何观念主张,都与底层劳动人民,基本是毫不相干的。
他们是社会构成的主体力量,但永远不会是社会的主导力量。
而他的舅舅,又是龙图阁学士郑向,可以说是影响周敦颐很深的人。
周敦颐与二程相遇,是因二程的父亲,大理寺丞程珦。
因其“为学知道”,程珦与周敦颐成为好友,又让二程拜其为师。
周敦颐提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1)
其实,周敦颐到底教了二程什么,史料也语焉不详。
至于为什么,大概是,这对师徒最终决裂。
甚至,谁也不肯承认谁!
不过周敦颐品性宽和,又与二程父亲是好友,或者两者因为名字都含“颐”的缘分,应该会把自己所学交给对方。
就比如他的代表作《太极图》,也是周敦颐极少数流传至今的作品。
其开篇的“无极而太极”更是周敦颐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思考心得的核心阐释。(2)
周敦颐,对二程的教学,是“探究式教学”。
如曾经他让二程“探寻孔颜乐处”。
具体为,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3)
周敦颐让二程思考孔子和颜回乐之所在。
其实作为理学鼻祖,周敦颐的主体思想,是探究万物的始终,阐述理学的根源。
基本是跟现代科学思想相符。
或者说,从古至今的科学者,基本都是秉着这个思想。
有了好奇,有了探究,基本是一切科学的源头。
但传统文化,更喜欢把这类探究,规为五行八卦。
所以,周敦颐也把自己的研究,归结为《太极图》。
他们把这类思想,弄得玄而又玄。
一切落不到实际!
区别于西方的实用主义科学。
…
周敦颐随《太极图》后,又作《通书》四十篇。
阐述“太极”的真谛,发挥了“为往圣继绝学”的关键作用。(4)
这些理论著作,影响着二程。
所以,程颐十八岁就上书宋仁宗,希望“天子黜世俗之论,以王道为心”。(5)
后来,二程继承和发扬了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共同创立了“天理”学说,又称“洛学”。
二程对周敦颐这个启蒙老师,少有提及,甚至其著作也十分无视。
反而,对自己的学说,强调独立性,原创性。
程颢就曾说:“吾学虽有收受,天理二字确实自家体贴出来。”(6)
但其同时代的名人,如司马光、张载、邵雍等,他们都对周敦颐使用敬称。
与古代讲究“天地君亲师”的观念,相悖!
而周敦颐,显然也不愿意提及二程。
而众多猜测,是二程反对王安石变法。
政见不合,师徒形如陌路。
当然,还有师徒在学术思想和道德主张上也存在一些分歧。
其中最尖锐的一点是,二程在周敦颐的道德伦理基础上,加强了对妇女的道德约束,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并严厉批判妇女改嫁行为。(7)
但偏偏,周敦颐的母亲就是改嫁之妇。】
北宋,少年二程。
程珦正带着自己两个儿子,拜访周敦颐。
气氛浓烈之处。
程珦就提出让二子拜周敦颐为师。
周敦颐看二程长得聪慧,瞧着也是钟灵毓秀之人。
心中也颇为意动。
好友间正准备商量拜师时间,拜师仪式。
就突然听到天幕的话。
听完,周敦颐脸色黑如锅底。
程珦尴尬不已。
他哪想到,自己二子,将来如此“叛师叛道”。
听到最后一句。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严厉批判妇女改嫁!”
周敦颐就感觉,这二子是“啪啪”往自己脸上打。
他母亲,不就成了他们批判的对象。
周敦颐直接绷不住了。
对着还未提出如此主张的二程“迁怒”道:“五柳先生虽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的妻儿,可是饥饿而死!”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你二人可是不懂,这“大丈夫”三字?”
现阶段跟周敦颐此,还是小白的二程,谦虚地回道:““大丈夫”,是有志气的男儿也。”
“哼!”
周敦颐冷哼一声。
“看来,你们现在还没头脑发乱。”
“可是,周伯父,难道女子不能成“大丈夫”吗?”
程颢困惑地问道。
“女子,她们自古以丈夫为主,困于后宅,你要求她们成为“大丈夫”,不亚于“绑住马儿的四蹄,还要求它们奔跑得更快一点”!”
“这本就是“无理”之事!”
本来还很谦逊的二程,顿时不服。
“我们母亲就有“大丈夫”之才,甚至甚于“大丈夫”。”
他们的母亲,侯氏。
幼而聪悟过人,女工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
外祖父侯道济常和她谈论朝政之事,侯氏所言甚合其意。
经常叹“可惜不是男儿!”
他们母亲还经常善待奴仆,视奴仆为平等之人。
说出:贵贱虽殊,人则一也!
喜配药,济病者。
对他们兄弟二人的教导,也是教之之道,从不宽容。
不信鬼,其胆识如男子。
有识人之明。
好文而不辞章,传世之作,几乎无。
读史见奸邪逆乱之事,常掩卷愤叹;见忠孝节义之士,则钦慕不已。常称唐太宗得御戎之道,识虑高远,有英雄之气。(8)
他们的舅舅侯可,当世大儒,常道:自己不如姐姐也。
但他们母亲对父亲感情极深,所以,自己也不愿走出后宅。
二程对此,还有点可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