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也不用掏钱。”苏景殊解释道,“包大人来板桥镇之前和密州官员打过招呼,各州都有公使钱用来招待来往官员,咱们是被招待的过往官员,只要是公事范围内的花销都花不到我们的路费。”

    就算花他们的路费也没关系,他们是公差出行,差旅费全报。

    白玉堂撇撇嘴,“麻烦。”

    苏景殊乐了,“我以为五爷要说‘公使钱才几个钱’呢。”

    “是想这么说来着。”白玉堂摸摸鼻子,“《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的新奇之物,且贩卖时价格极低,十文钱的东西可以用一文钱买到,所以日本商人在沿海一带很受百姓欢迎。

    商船高大广深,一船便能载数万贯铜钱而去。

    弃小而不就者,有图大之心。

    满船的金砂和满船的铜板相比肯定是金砂更值钱,可是日本商人弃金而取铜,意欲何为?

    大宋每年都在铸钱,正常年份每年会铸一百万贯到三百万贯左右,按理说民间的铜钱应该会越来越多,可事实上确是越来越少,总不能铸出来的钱全被外族给换走了吧?

    包拯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些,现在忽然发现周边小国都在薅大宋的铜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他们觉得周边番邦小国都用大宋的铜钱是大宋有威望的象征,可大宋的铜矿是有限的,他们的百姓也要用钱,铜钱都让周边的外族给运走了他们的百姓用什么?

    不行,回京后得和三司的官员谈谈,没有记错的话,太宗皇帝在位时曾下诏严禁商人从榷场携带铜钱出境,去辽国只能待货物不许带钱。

    不过真宗皇帝继位后就没怎么管过这条禁令,所以往来的商人依旧能携带铜钱通过榷场和别国商人交易。

    太宗皇帝下禁令必定有他的道理,如今再拾起来也不是不行。

    “朝廷原来下过禁令啊?”苏景殊眨眨眼,没想到赵一曾经还干过这种好事儿,可惜后面的皇帝没继承下来,弄得大宋年年铸钱年年铜钱不够用。

    他没学过明法科,对朝廷的律令其实不太了解,不只是他,朝中进士出身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这样。

    科举考试也算是应试教育,朝廷考什么他们学什么,明法科专精律法,其他科对律法一窍不通。

    官员不通律法听着很离谱,但是这年头的官员可以有幕僚,只要招个懂法的幕僚就能解决问题,所以很多官员即便当了官也不怎么学律法。

    毕竟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当不上京官,刑部、大理寺那种地方他们也就只能看看,去地方当官能把朝廷下达的政策落到实处就已经很不错了,懂那么多律法也没用。

    术业有专攻,像包大人这样本身对律法条例信手拈来的纵观朝堂也没几个。

    包拯点点头,继续说道,“此行只是查黄金的出处,铜钱之事可以暂且放放。”

    他们要查的还是襄阳王谋逆一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醉酒花间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