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小谢拜师孟培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刷新页面试试。

    羽春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丰州县的特产,他没拿。距离太远,路上捎带的几样,都在津口县送完了。

    路上他写了一份“拜师贴”,以策问的格式来写。写他乡试之后,在家乡都做了什么。此去津口县,又能为津口县的百姓做什么。

    津口县的事,他不贪功,以“合作”来写。

    若江致微有志科举,或许也能来嘉源省碰碰运气。

    他过堂屋没停留,被小厮领着去了书房。

    孟培德的书房,《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敢问,坐这里熬时间。

    孟培德翻开谢星珩的拜师贴,就有惊叹之感。

    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很少见到笔锋朴实锋利的文章。

    谢星珩的文采,讲实在话,还算不错,中上游。但在见惯了才华横溢的进士们,也收过状元学生的孟培德面前,就不够看了。

    孟培德最是欣赏谢星珩的才干。

    这个才干,在真正推行之前,都是空谈。

    如果乡试的策问是“对答”,眼前的拜师贴,就是真真正正的答卷。

    他记得那时的题目,也记得谢星珩写了哪些东西。

    谢星珩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先富带动后富。以家乡丰州县为试点,利用现有条件,将农与商结合,带动百姓们,在现有的主业基础上,开展副业,给家里做贴补。

    他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职业,培养出数十个兽医人才。

    另外,他开展的扫盲班、商务培训班,也是孟培德非常赞许的。

    商务培训班,是基于“农商”的基础。

    如果这里的人才,也能跟兽医们一样,输送到别的地区,那么其他地方的农产品是否也能打开销路?

    孟培德放下帖子,跟谢星珩口头探讨这个问题。

    谢星珩早有过思考,他说要根据农产品的种类来。

    “像粮食、油料这种刚需产品,是不缺销路的。我们如果着力于此,就会抬高谷价。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这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所以各地的支柱产业,在因地制宜之外,也需要保证耕地面积的比例。”

    孟培德点头,又问:“如果百姓们知道这个东西挣钱,他们非要种植呢?”

    谢星珩有丰州县三年的数据作为支撑,能答上来。

    “百姓们会钻空子,再多的规矩,抵不住他们可以请人代卖。比如油料,他们种植了,总能卖出去。麻烦了些,但挣钱不怕麻烦。但更多的百姓是守规矩的,也对粮食有着坚定、不可动摇的必种决心。把这个屏除,可以另设关卡。依然以油料为例,厂区收购油料,数量定额。万斤时是一个价位,两万斤时是另外一个价位。总有人吃亏,卖的低价。”

    因实际利润在,百姓们还是会种,但这种“亏本”与不确定性,会让他们的心,回到粮食上。

    要致富,就不能单纯种粮食。除非发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羽春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