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r />     老话说,“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

    对于世世代代偏居于临南县东乡的双满村村民们而言,同样不例外。

    昨夜一场春雨如期而至,双满村村民无不欢欣,夜间的炊烟都多了几绺。

    王景禹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不用担心他家仅剩的两亩地里的麦苗子会不会旱死。

    根据这具身体的记忆,那还是炕上病重的王母,在去年秋末尚能下床时,拼了命一样坚持着一个人去种下了的。

    被王母在病中也看的像命根子似的,日日从土窗户口往田地的方向巴望。

    他先去了院子的西南角,那里是家里的灶间。

    同样是泥土混合着麦秸砌起的围墙,但冲着小院的那一面墙因为去年进水淹塌了,此时这间灶房就是一面大开着的,倒是连门也省了。

    王景禹掀开水缸的盖子,涮了锅淘了黍米,就燃起柴火,把黍米下进去一锅全煮了。

    直到柴火渐旺,锅中水开,他搅了搅锅底的黄色米粒,这才来到院里,踩着略显湿软的地面来到院东角的草搭子下。

    里面并着立了几排看起来像废柴一般,黑黢黢的枯木。

    王景禹走近了俯下身,只见那数十根成人大臂粗细的枯木上,有一半都长出了大小不一的黑灰色的菌菇。

    那些已经熟透了的蒙着露珠的菌伞上,更裂开了漂亮的十字花。

    他利索的把那些熟透的菇子一一摘下,又双手分拿一只草鞋,在那些出菇稀少的枯木上依次拍打。

    这手法叫“击目惊覃”,能有效的刺激出菇。

    他仔细的检查了一遍,把需要惊覃的枯木都照顾到位。

    末了直起身,挑剔又欣慰的看着这些黑木头。

    好在还有这几段栽培菌菇的木头,自己这穿越到这里也不算完全零开局。

    也称得上“开局几段朽木”了!

    他在穿来的第一天,就认识到,原身的这家人,是古代社会如卑微尘埃一般,最最普通的下户农民。

    病在床上,只能勉强支持着自理的母亲,一对刚刚四岁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弟妹,以及因为被摊派去庆西军支移时出了意外,至今下落不明的父亲。

    显然即使在农民里,这家也是最差的一等,几乎无一分可辗转腾挪的空间。

    直到他发现这处草搭子下留下的几排十分不起眼的椴木。

    那时的椴木因为连续数月无人管顾,已经七倒八歪,眼看到了出菇的时节和气候,却只有极个别的木头上艰难的冒出了几朵嫩莹莹。

    他当下就认出了,这就是古代非常原始但又极其科学的“原木砍花香菇栽培法”。

    他试探着问过王母,原来这是王父在两年前出门前留下的,还未来得及向她讲清楚究竟是干什么的就被催着去了庆西军驻地。

    只说过叫她万不要当柴火给烧了。

    他把摘下的香菇都装进背篓,重新回到灶房,黍米在水开后熟的比较快,此时已经软糯了,柴火也渐熄。

    黍米和小米很像,但黏度更大,王景禹也放足了分量,熬出来的粥很稠。

    他把黍米粥分别盛到两个碗里,剩的一碗自己慢慢喝了,吃了个饱。

    热烘烘的食物,顺着食道一路暖到肠胃。

    在这春寒料峭的初晨,只着一件麻布夹棉薄袄的身上顿时暖和了不少。

    王景禹摸摸肚子,满足的呼出一口气。

    他端着另外两个粥碗回到堂屋,在王母和两个双胞胎崽跟前放下。两个崽嗷的一声就扑了过去,端起碗一人一口吧唧吧唧的喝了起来。

章节目录